首页--教研动态

示范领航尽显风采,匠心指导助力发展——罗格小学语文教研组“语文要素”课堂教学课例专题研讨活动暨指导交流教师示范课专场

来源:发布时间:2021-01-04 09:34 分享至: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对指导交流教师提出的“五个一”要求,让指导交流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受援学校师生的精神,同时也为更有效地落实加强对“语文要素”课堂教学构建与实施,实现以研促教,以教促改,为教师们搭建互相交流、探讨的成长平台。12月9日——11日,区指导交流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一组成员关汉崧、李健花和陈小华三位到南庄镇罗格小学指导交流的老师先后执教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领航开展罗格小学“语文要素”课堂教学课例研讨活动。罗格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此次活动。

(一)示范领航,展示风采

12月9日,关汉崧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关老师立足文本,紧扣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以多种形式的读代替繁琐的分析,首先是文本变形读回顾课文内容与生字词,接着是想象画面读、补白感悟读、男女生诗歌形式对比读等以新颖独特的设计,层次分明,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最后进行仿写的读写结合练习。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关汉崧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

12月10日,李健花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李老师以欣赏梅兰芳大师的京剧精彩演出引入课题,引导学生积极交流收集关于梅兰芳大师的资料,学会梳理资料的方法。接着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生字词,扎实掌握每一个生字的读音,在掀开一个个脸谱中检查孩子们对生字词的学习,让课堂变得灵动。李老师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单组织小组学习,帮助孩子们梳理文章主要脉络,聚焦重点,品读句段体会大师的气节。老师激情诵读诗篇歌颂梅兰芳大师,升华主题,启发孩子们写下对梅兰芳大师的赞颂之情,一句句赞颂的感人话语跃于纸上。

李健花老师的教学公开课

12月11日,陈小华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这节课陈老师打破了传统诗词教学的模式,以诗词章法的“起、承、转、合”来进行谋篇布局,以“相思”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引导学生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是一节难得的好课。课上,陈老师立足文本创设多个情境引领孩子们读出了意,研出了情,悟出了境,品出了韵,最后在情真意切的回环与复沓中戛然而止,完成了诗词教学的凤凰涅槃。陈老师的课让老师们入情入境地感受到“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诗词之美。全课品读成诵,师生和谐、情感充沛,让所有的听课者动容敬佩。同时,也让老师们明确了在诗词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标精神应努力的方向。

走进陈小华老师的诗歌教学课堂

(二)积极探讨,共研进步

12月25日,罗格小学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综合楼会议室开展评课研讨活动。活动由语文科长罗玉莹主持,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对三位老师的示范课进行评课,大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听课收获和独特见解。

教导处冼主任和语文科组老师们一起评课交流

评关汉崧老师的课:

亮点1.老师抓住课文三段结构相似的特点,“领”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总结学习方法,然后“扶”着学生学习第三段,熟悉学习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生学习第四段。思路清晰,梯度有序;

亮点2.课堂书声琅琅,自由读、角色读、老师范读、师生对读、补白读、背诵读等朗读方法贯穿整节语文课,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亮点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落实仿写训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梁佳胜老师

评李健花老师的课:

1.利用音频导入,激发兴趣,点拨学生多梅兰芳精湛表演的敬仰之情,达到情感熏陶和感染。

2.教学中结合本单元的阅读重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课堂中把阅读的训练点贯穿于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合课前导读指引,设计表格,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课文内容的关键事件和信息的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时间真正留给学生,创设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是一节充满语文味的课。

——胡丽霞老师

评陈小华老师的课:

1. 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避免了传统诗词教学的字斟句的肢体剖析的模式,有的是充满诗情的轻声叩问:作者的身在哪里?作者的心在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身在何处,心在何处”走入古诗,体会“故园无此声”的真挚情感。

2. 重视朗读,在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淡化分析,用朗读表情达意,在自主的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师生合作读中启动情感,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对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真正达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

3. 拓展文本,学而致用成典范。

全课承上启下,导语设计精心,出口成章的陈老师对说每一句话都严格要求,简练到位。在诵读激情的引领中,让学生产生同感共鸣。在拓展的设计中,以不同身份角色扮演的心灵对话,把诗人内心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如临其境,及时训练达到学而致用的感情升华目的。

——谭肖蓉老师

(三)指导磨课,倍速提升

12月22日下午,禅城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及校本教研展示·暨“广佛同城建设视域下小学‘语文要素’课堂教学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研讨活动在罗格小学开展。罗格小学陈朗老师和五(3)班同学们进行《古人谈读书》的课例展示。

精彩的课堂展示

陈朗科长在区级比赛课上展示

陈朗老师关注到文言文的独特形式,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带领学生深入教材,探讨朱熹先生“三到”的辩证关系,在培养学生梳理文章信息能力的同时,又在浓浓的古韵中提升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此外,陈朗老师注重拓展延伸,为同学们引入“学奕”故事和鲁迅先生“五到”,可谓是充满了教育的智慧。陈老师自始至终没有繁琐的字词解析,而是化繁为简,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仿说促迁移,从而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陈朗科长在上试教课

在此次活动,李健花、陈小华、关汉崧三位老师与陈老师在《古人谈读书》备课与磨课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促使陈老师的教学技能和表现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第一阶段校内磨课

在初次备课时,关老师、李老师一起参与研读教材,重点关注单元的人文与语文要素,并在课堂渗透中有机解决课后题。陈老师在指导教授字词时,适时引入《学弈》小古文,进行课外拓展。试教后,再次修改设计了相关的读书活动,尝试落实课后背诵全文的要求。

认真进行二次磨课研讨

经过区级名师指导后,再次备课时,陈小华老师全力跟进精心设计以箭头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逻辑,真正落实可行的语文要素。在展示课的打磨中还一句一字的指导朗诵,声情并茂,对把握全课教学有很大的感悟;关老师根据教案详稿,指出遗漏疏忽之处并提醒纠正;李老师再次仔细审阅课件,连一个标点都能层层把关,细致认真。

罗格小学参赛选手和智囊团老师合影

赖李真校长和罗格小学参赛选手及智囊团老师们在一起

在此次展示课,受到区级教研组老师与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李健花老师、陈小华老师和关汉崧老师的细心指导,在能够读懂教材,化繁为简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陈朗科长

 

(四)学校重视,期盼发展

学校教学部门评价 :

1. 通过近几周教研活动的听课交流,语文名师课例的陆续展示,从中深受启发。因为名师们的形象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让听课者如沐春风,使得去听课便成了去享受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这种课堂之美来源名师们深厚的语文素养,是扎实的基本功造就了美。

2. 对新教师参赛课及录像课的指导,名师们都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那种学术的引领与务实的精神,让年轻老师们飞跃进步和敬佩。她们处理教材研究有深度,对每一个字词的教学技巧,每一句过渡的语言承接,每一处中心句的语感提升,每一段转折的练习拓展,均一一推敲,让新教师们沉淀并收获着幸福。

3.激励年轻教师们应该向良师益友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实践在真实的教学中,运用名师的教学技巧,做好在课前准备预习铺垫,在课中引导教学新知,在课后激发练习拓展应用……一一呈现了名师的助推成长!

——冼玉喜主任

校长评价:

几位语文名师的到来,为罗格带来了教育教学的春天。感谢名师团队近半年亲力亲为的指导,用心用情用方法!对带班促进典型,教学引领助成长等方面都作出很好的示范。在课例教学的展示中,可见名师的语文素养高对教材的驾驭自如有很大关系。年轻教师们不但要学会上课设计流程的切实有效,课堂预设问答的灵活机智,课下作业布置的及时检测,更重要的是学会对课文重难点理解和把握,找准语文教学的脉络,努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叶国通校长


来源:学校教导处 审核:叶国通、冼玉喜 编辑:吴志飞